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学系二年级插班生,
1938年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毕业,后在西南联大任教。
1941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深造,1943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1943年至1948年,先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后在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玻尔研究所从事研究。
1948年至1950年,先后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原子核研究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物理系、加拿大国家科学院研究员。
1951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合聘教授。
1957年至1959年,在苏联杜勃纳参加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任理论实验室研究组组长和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中方代表。
曾任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胡宁(1916.2.11-1997.12.26),理论物理学家。江苏宿迁人。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3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早年致力于流体力学中湍流理论的研究。40至50年代,对介子的核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S矩阵理论、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理论、高能多粒子产生理论和强相互作用理论等作了深入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60年代中期与朱洪元共同领导建立和发展了强子内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的工作,并对有关问题作了系统研究,获一系列创见性成果。对高能物理实验中发现的大量新强子和新现象作了分析并对强子结构和强相互作用动力机理作了探讨。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