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03年5月21日生于安徽六安晏公庙。幼时家贫,无钱读书,9岁起当放牛娃,后到地主家里学烧酒、做挂面。1929年9月参加农民协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六安县红军独立团1营2连排长、党支部书记,红25军74师22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4军第12师34团1营3连副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四次反“围剿”和苏家埠、商潢等战役。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在穿越平汉路时负伤,留在苏区就医。1933年1月,留在鄂豫皖苏区的部队组建红28军,他伤愈归队任红28军244团1营3连副连长、连长,后任红82师246团1营营长、2营营长。同年10月起任新28军第82师2营营长、第82师师长,红25军第74师师长。率部参加了火炮岭、葛藤山、凌云寺、长岭岗等战斗。1934年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离开鄂豫皖苏区,他再次被留下继续坚持斗争,先后任鄂东北独立团副团长,红28军(1935年2月组建)第244团团长,皖西5路游击师师长,红28军245团团长,黄冈游击队队长等职,在鄂豫皖边地区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游击纵队纵队长、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第14团团长,江北指挥部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参加了开辟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旅长,2师副师长兼第4旅旅长,津浦路东军分区司令员,参与指挥了金牛山、大桥等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淮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江淮军区副司令 员、参与指挥所部转战江淮,执行策应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的作战任务,先后取得胡集、破击陇海路、孙集、破击津浦路等作战的胜利。1949年3月,江淮军区与皖西军区合并成立皖北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后兼任华东军区支前司令部交通部部长,在渡江战役中组织完成大量修桥筑路任务。后任皖北军区前线剿匪指挥部司令员、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东线指挥部司令员,参与指挥了对大别山腹地——金寨、岳西、霍山等地的剿匪作战。1950年8月任皖北军区司令员。1957年调任江苏军区(后为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离职休养。他驰骋沙场几十年,历次作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先后负伤13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4月7日在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