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付出为荣,以索取为耻。”新余日报副总编袁鹏以这样的荣辱观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始终以微笑面对家人、面对同事、面对朋友、面对常人难于想象的人生苦难。(中国江西网记者 王光忠 摄)
2006年3月20日,袁鹏在第八届江西报刊新闻奖评选会上。(中国江西网记者 王光忠 摄)
认识袁鹏是在2006年3月20日的上午,在萍乡日报五楼的会议室,她与我邻座。第八届江西报刊新闻奖开评之前,我们交换了名片,知道她是新余日报社的副总编,一位生于赣南的客家女性。当我给每位评委拍照之后,她笑着说:“很难看吧?你可要把我的皱纹处理掉啊!”她的照片没有引起我的特别注意,只感觉到她眼神中透出的那一份认真与专注。
午餐时发现她身边有一位拄着拐杖的男人,我以为是自己漏拍了的某一位评委。一问,才知道是她的丈夫刘子宁。因为偏瘫,在家没人照顾,袁鹏就带着他到萍乡来参加评选会。
“八年了,”刘子宁说,“出国考察她不去,省外出差她不去,每一次省内出差,她都要带上我一起走。”
从新余到萍乡不到2小时车程。3月19日上午,袁鹏收拾好行李,搀扶着刘子宁要上车前往萍乡,刚走出家门,刘子宁又一次大便失禁,污物顺着裤管直往下流。他们不得不转身回家,袁鹏给他洗擦干净身子,换上衣服,将脏衣服洗干净之后,再重新上路……在袁鹏刘子宁下榻的房间里,刘子宁说出这件事时,袁鹏的口气却很平静:“八年了,习惯了,现在比以前好多了。”
八年!她的丈夫从卧床不起变成了能拄着拐杖行走,从一位倒下的企业家变成了一位散文作家;她的儿子从学费没有着落的初一男孩变成了一位大二学生;她为之奉献的《新余日报》也由黑白小报发展成为每日八版的彩印大报;而她自己,也由总编室副主任成长为分管新闻业务的副总编,并且在这八年里,先后晋升为新余市新闻界最年轻的主任编辑,和新余市新闻界第一位高级编辑……这样的八年里,会有怎样曲折动人的故事?
袁鹏处世低调,起初不愿意接受采访,是刘子宁帮我劝说,她才慢慢打开了话匣。
每次下车,袁鹏总是先到车门外站着,右手拎着包拿着拐杖,左手举定,等丈夫刘子宁到了门口,搀扶着他下车。(中国江西网记者 王光忠 摄)
刘子宁是左侧偏傩,袁鹏搀扶丈夫上楼时,总是右手拿东西,左手给丈夫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