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男,汉族,1962年9月5日生,本科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所所长兼型号总设计师。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十多种型号的研制工作。在L15(猎鹰)高级教练机的研制中,一大批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第一种具有第三代机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级教练机;第一个使用三轴四余度数字化电传飞控系统的飞机;第一个从顶层设计开始就采用电子样机协调、三维模型设计、数字并行等手段和方法的机型。图为张弘和L15高教机在一起。
2006年3月13日,L15(猎鹰)高级教练机首飞成功,这是个将永远镌刻在中国航空史上的不寻常的日子,同时这一天也镌刻着一个不平凡的名字——L15(猎鹰)高级教练机总设计师、洪都飞机设计所所长张弘。
张弘,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连接着的却是祖国航空事业的骄傲。一个并不伟岸的身躯,托起的却是翱翔蓝天的雄鹰。这个没有豪言壮语的汉子,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默默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带领着几百名设计员,坚持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把全部的智慧和心血都用在了设计L15(猎鹰)高级教练机上。
一种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新飞机——L15(猎鹰)高级教练机,在仅仅两年多时间里,从设计、试制、到首飞上天,这在航空界无疑是个奇迹。为了能够让“猎鹰”准时翱翔蓝天,张弘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他却说:“为了生命工程(洪都集团视L15高教机的研制为“生命工程”),透支生命也是值得的。”
张弘认为,梦想是支撑一个人不断向前的根本动力,因为有了梦想,原本平淡的生活才会变得富有生机,张弘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看见自己主持设计的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为了这个梦想,他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勤于学习,勤于研究;从未气馁,从未停歇。自他1984年毕业于南京华东工程学院自动武器专业以来,就一直在洪都集团从事飞机设计和科研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0多种机型的研制,经验丰富,硕果累累,多项成果为国内首创。其中在某型号工程任副总设计师期间,他主持某通信系统的研制工作,采用的多项技术属国内首创,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重大进展,被中航二集团和有关部门联合评定为一等奖。
在科研管理方面,张弘显示出了他独特的才能。在飞机所任副所长期间,他主持了某工程研制保障条件建设。由于他思维超前,敢于创新,善于管理,精心组织,使飞机设计所多个试验室的试验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电磁兼容试验室通过改造后,目前已成为我国同行业中设备最先进、试验能力最强的试验室。
在参加工作的二十年时间里,张弘从未停留,为了追赶自己的梦想,他放弃的是休闲娱乐、是天伦孝悌、是高薪显位,比常人更多的是付出和责任,他刻苦学习,潜心耕耘,默默奉献,从一名普通的飞机设计员,成长为专业技术带头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3年,洪都集团将眼光瞄准世界前沿,着手开发新一代高级教练机——L15,并任命张弘为L15总设计师,2004年,由于新老交替,张弘又被任命为飞机设计所所长,两个重担几乎同时落在了他的肩上。
面对L15研制周期短,技术难度大,关键技术储备不够等诸多困难,张弘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缜密分析,超前思考,团结班子成员,发挥了总设计师系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调动了全体参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陆续展开。从2003年9月开始,飞机设计所实行“6-11”工作制,全体参研人员在张弘的带领下,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于2003年11月,顺利完成了L15飞机总体方案设计工作;2004年3月,完成了L15高教机的初步设计。2004年6月,中航第二集团公司在南昌主持召开了L15高教机总体技术方案设计评审会,评审组一致认为L15型高教机可以冻结技术状态,转入详细设计。
按照常规,全新设计一架飞机,从冻结技术状态到完成详细设计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但张弘想,如果这样的话,后面还要进行工艺设计、工装的设计与制造、零件的试制,然后才是飞机的初装、总装和试飞,L15高教机要按节点首飞根本就无法实现。这绝对不行,决不能让L15首飞的列车在飞机设计所晚点。
紧张的战斗开始了。张弘率先打破了“6-11”工作制,坚持每周7天都上班,而且总是最早到,最晚走,几乎每天工作到深夜,有时候甚至是通霄达旦,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不到5个小时。他的家离工厂有10多公里,他开车回家常常会因疲倦把车开到半路停下来打个盹,再接着开回家。出差坐飞机对他来说是最大的享受,因为在飞机上手机必须关掉,而此时恰恰是睡觉的大好时机。作为型号总师,又是设计所所长,他不仅要决策技术问题,还要处理许多行政事务,所里的同志一致公认他精力充沛,就是中午吃饭的时间,他也要处理很多文件。他的脑子整天都在飞快地转,会议一个接着一个,需要他解决和协调的问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他总是安排得轻重有秩,急缓有序,有条不紊。2004年底,正值详细设计进入攻坚阶段,飞机设计所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这天,张弘处理完技术问题已是半夜,这时才开始起草翌日会上的所长工作报告,直到凌晨4点。第二天,他按时到会并作报告。
张弘的行动激励着大家,在他的感召和带领下,飞机设计所全体参研人员发扬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L15高教机的详细设计,创造了航空史上的新奇迹,为实现首飞争取了时间。
张弘说:作为型号总师和行政一把手,光带个好头是不够的,关键在于管理和创新。
张弘提倡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工作环境。他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说话和言细语,对部属从不严加指责,更不罔加批评,而是和风细雨,一言中的,切中关键和要害,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让他不怒自威,不严自威。在工作中他非常重视培养锻炼年轻人,关心老同志,为使高教机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他把已退休的老同志请来所里座谈,请他们献计献策,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大干的日子里,大家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他倡导给全所职工家属发慰问信,使型号研制工作得到职工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在型号研制中,他推广新技术,推行项目管理,任务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在高教机进入初装、总装和首飞前各项试验的日子里,他及时成立高教机现场服务组,带领设计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问题,确保工序正常运转,各项试验万无一失。
自主创新是洪都集团一贯的主导思想,也是飞机设计所多年来坚持的生存法则。张弘认为,要使L15高教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赶超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突破气动、结构、航电、飞控等一批关键技术,踩在巨人肩膀上寻求新的发展。所以首先在L15的总体设计方案上,就瞄准了世界航空产品的先进技术,按照第三代和新型战斗机的训练要求,进行了全新设计,并且从设计、工艺到生产制造全面实现数字化,采用并行工程,数字化建模、电子样机协调。在设计之初,试验、工艺系统就开始介入,了解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工艺性问题;在详细设计阶段,成立设计与工程联合项目组,设计与工艺部门充分地协调,大大缩短了工程制造阶段周期。这些举措在国内新机设计史上绝无仅有。
张弘认为,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但更需要的是智慧和科学方法。电传飞控系统是L15高教机的一大亮点,然而当时在确定研制方案时,很多同志不赞成采用电传飞控系统,认为技术难度大,研制风险高,弄不好有可能失败。但张弘没有退缩,他认为既然要研制新机,就必须瞄准世界航空技术前沿,虽然飞控系统研制对于洪都集团来说还是空白,而且时间也很紧,但通过科学分析还是可行的。他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带领总师系统仅用一年时间就建起了一个全新的飞控试验室,同时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研制成果,完成了飞控系统的研制工作。这一创新,使L15高教机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教练机,其飞控计算机和舵机采用了最新技术,一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L15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和良好的人机界面、大边条翼身融合体布局设计等,都是国内最先进的水平,不仅达到了三代机水平,而且兼顾了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特点和要求。
张弘是个性情中人。在2006年3月13日猎鹰首飞的时刻,可张弘并没有在主席台就坐,而是始终站在跑道旁,并且戴了一副浓浓的墨镜。他守护在跑道旁,关切地注视着猎鹰的起跑、加速、抬头、起飞、直插云霄,就像关注着自己精心培育的航空骄子的诞生。那副墨镜是他刻意准备的,他怕自己控制不住而流泪,但看见飞机展翅蓝天的时候,他还是摘下了眼镜,不停地擦拭着眼角的泪花。这是喜极而泣,但其中蕴涵的艰辛和酸楚却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张弘不是超人,他没有特异功能,他做到的只是比别人付出得更多。在实行“6-11”工作制以后,他不但要处理好没完没了的技术问题和行政工作,而且还经常关心职工生活,嘘寒问暖,多次到职工食堂了解职工的伙食状况。但人们并不知道,张弘患有严重的胆结石,常常疼痛难当,医生多次催他做手术,他却总是借口没时间,每次疼起来就强忍着,体检也多项指标超标。由于按医嘱食堂有的饭菜不能吃,他便经常靠吃饼干和方便面充饥。人们都说他精力充沛,其实他是在透支生命,张弘说:“为了生命工程,透支生命也是值得的”。飞机设计所在决战期间,为了及时沟通情况,每天晚上党政主要领导都要碰头,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由于他要做的事太多,党政领导碰头总是放在最后,党委书记已经习惯了在晚上11点以后碰头,有时甚至等到凌晨1、2点也雷打不动。
张弘是个很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他爱他的妻子和女儿,为了“生命工程”,他却很难顾及家庭。由于担负的重任,他一刻也不能停,往往是从办公室直接到机场,出差回来又从机场直接回到办公室,然后直到深夜才回家。有时太晚回家,他总是不洗脸、不洗脚,偷偷溜到床上躺下,生怕发出声响吵醒爱人和女儿,以至于家人都取笑他不讲卫生。
张弘的女儿在作文中写到:曾听说父亲是山,能够给予你最沉重的爱;曾听说父亲是海,能够给予你最广大的胸怀;也曾听说父亲是灯,能够给你照亮前方最远的路;而我说父亲是书,他告诉你人生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