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纯济,中国重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05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53年10月出生,汉族,山东章丘人,中央党校大学学历,经济师,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市委副书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1970.12-1976.09济南汽车配件厂工人;1976.09-1978.05济南汽车配件厂团委书记;1978.05-1983.09济南汽车配件厂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1983.09-1985.07上海机械学院党政管理干部专修科学员;1985.07-1985.10济南汽车配件厂整党办公室干部;1985.10-1987.03济南汽车配件厂党委书记;1987.03-1990.11济南汽车配件厂党委书记、厂长;1990.11-1992.11市机械局副局长,挂职任槐荫区副区长;1992.11-1993.01槐荫区委副书记、代区长;1993.01-1995.01槐荫区委副书记、区长(其间:1994.04-1996.0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员);1995.01-1996.03槐荫区委书记;1996.03-1996.11市经委主任、党组书记;1996.11-1998.02市委工交工委书记、市经委主任;1998.02-1998.04副市长,市委工交工委书记、市经委主任;1998.04-2000.09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工交工委书记、市经委主任;2000.09- 市委副书记,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七届市委委员。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一个著名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重型汽车的摇篮。该厂于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同年5月,毛泽东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车,朱德元帅亲笔题词“黄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却一度到了倒闭的边缘。2000年7月,国务院第74次总理办公会决定,对重汽进行战略性重组。马纯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任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的。
国企改革最大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重组方案,重汽要将七万人减少到两万人。开始时职工队伍很不稳定,随着生产的恢复更增加了减员的难度。在研究减员分流的党委会上,马纯济动情地说:“重组无情党有情,企业破产,党组织不能散。我们要带着感情分流员工,人员不能一推了之,工龄不能一卖了之,饭碗不能一砸了之。国有企业的员工多年来与企业同生死、共患难,下岗本身就是他们为国家做贡献。职工上有老、下有小,有的一家几代人都是在重汽工作,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2001年,马纯济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改革重组、对外合作三条主线运作,使中国重汽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都逐步走向了正常的轨道。一年卧薪尝胆的努力,补交了全部的养老保险费,补发了离退休人员工资9000余万元,归还职工集资债券、职工医药费1亿多元,还斯太尔项目贷款1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重型汽车销售量达到全国第三位,各项指标的增长率在90%以上,实现了当年持平的目标。
为了把重汽做大做强,在中国重汽取得阶段性发展的同时,马纯济加快了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步骤。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时9年的“沃尔沃”合资项目的艰苦谈判,在马纯济娴熟的斡旋下,终于在2003年6月9日正式签署了合同,并得到国家批准。“沃尔沃”合资项目,是国家批准的第一个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对提升我国重型汽车的技术水平、提高中国重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型汽车是中国重汽的核心,中国重汽坚持技术创新,适应向重型化、列车化和集装箱方向发展的市场需求。在发动机制造技术方面,适应清洁化趋势,在排放值达到欧2标准的基础上,正全速向欧3标准进发。为做到产品领先,中国重汽还唱响了产品开发的三部曲:一、利用自身强大的科研开发力量,通过“斯太尔”技术的提升,再次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二、借鉴吸收国际当代重型汽车生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采购,推出我国最高水平的重型汽车,逐步缩小与当代国际水平的差距。三、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优势,加大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生产世界一流的重型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