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梁兴祚。1913年8月23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今为市)纯化区渼陂村(今陂头村)。9岁入本村私塾念书,12岁因家贫辍学。13~17岁在本村学徒打铁。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参加活捉张辉瓒的战斗中负伤。战后任红4军11师33团排长、31团连长、32团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2师4团、5团营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2年秋任红4师31团3连副连长时,身先士卒,带伤指挥连队参加黄陂战斗。战后,获“模范连长”称号、三等红星奖章一枚,所在3连被授予“战斗模范连”。长征西进至云南马龙县时,曾装扮国民党军团长,率1个连大摇大摆进县城,没费一枪一弹就将敌人1个团全部缴械。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2师2团团长,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1936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营长,参加了平型关、广阳及午城、井沟等战斗。1938年起任685团副团长,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东进支队支队长,教导5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1师师长。在山东期间,曾指挥所部取得了拔除湖西崔庄据点、三攻虞城、鬼头沟伏击日军、奇袭郯城、三打甲子山、讨伐顽军李永平、马耳山反“扫荡”、攻打诸城等战斗的胜利。任新四军旅长时,参加大小战斗60余次,曾指挥所部在苏北陈道口一举歼灭敌人2个团,被陈毅称之为“虎将”。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兼1师师长,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第16师师长,第10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张麻子沟伏击战和东北1947年秋、冬季攻势作战。在辽沈战役中,指挥10纵与5倍于已之敌在黑山地区进行了连续3天的顽强阻击作战,寸土未丢,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接着率部参加了平津战役。后指挥师南下,途经河南新乡时,经耐心工作,促使新乡国民党第40军军长李辰照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夏任第四野战军第3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宜沙、衡宝、湘西、广西和滇南诸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至第四次战役。指挥所部在飞虎山、松骨峰、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汉江南岸等地打得美军、南朝鲜军闻风丧胆,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歌颂的志愿军英雄,就是以松骨峰战斗为背景写的。尤其在第二次战役中,指挥第113师昼夜急行军,直插三所里,一举切断了美9军南逃退路,震撼了敌人整个布势,为我军取得第二次战役胜利做出重大贡献,所部受到了彭德怀司令员特令嘉奖,并亲签“第三十八军万岁!”后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西海岸防御指挥所副司令员。1954年回国后任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1967~1973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其一生身经百战,9次负伤,战功卓著。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0月5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