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男,1953年8月生,江苏省连云港人,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上海市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研究室主任。 1979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1986年在上海中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医内科学)。1986年、1991年先后二次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现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主编、《中西医结合学报》副总编、《中国药理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及《肿瘤》等杂志编委。 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学术上,较早提出“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及“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基础的理论,并从临床治疗学及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临床信息的计算机与数理分析验证了这一理论假说的临床科学基础;发明了抗肝纤维化中药新药“扶正化瘀胶囊”(国家专利证书号: ZL 9911 3887.2;新药证书号:国药证字20020053);发现中药丹参抗肝纤维化有效成分―丹酚酸B盐(获国家专利);主持开发的研究项目“扶正化瘀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获得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其他部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发表论文168篇,SCI收入18篇。主编《中医药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现代中医肝脏病学》、《实用中医肝病学》等著作5部。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研究生13名。 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首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7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先进中青年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