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6月 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
1926年7月1928年8月 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助理。
1928年9月—1931年6月 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作物育种专业学生兼助教,获学士学位。
1931年7月—1933年12月 任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助教。
1934年1月—1937年1月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37年2月—1941年9月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
1941年10月—1942年12月 任四川金堂铭贤农工学院教授兼系主任。
1942年4月—1944年3月 任湖北省农业改进所所长。
1944年4月—1947年2月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麦作系主任。
1947年3月—1949年1月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场长。
1949年2月—1957年2月 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1957年3月—1960年11月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1960年12月—1980年8月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
1980年8月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戴松恩(1907.1.6-1987.7.31),遗传育种学家。江苏常熟人。193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36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参与选育“金大2905”、“金大26”等中国第一批小麦优良品种研究明确中俄美6个小麦品种杂交后代10多个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连锁遗传关系首次指出在严格接种条件下,中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有明显差异,肯定了选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可能性提出直接利用美国玉米双杂交种并不能增产,必须利用它的自交系和中国材料合理组配才能得到适于中国的高产杂交玉米选育出适合贵阳地区种植的烟草优良品种探明中国油菜育种的途径和方法。1978年以后主持开展了中国小麦非整倍体的研究工作。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